迷人的小镇

□ 孙元礼

博山东南山区,紧傍淄河,有一个迷人的小镇——源泉镇。

小镇位于泰沂余脉。这里集聚了天地之精华,凝结了山川之灵气,使这片土地钟灵毓秀。小镇群山连绵起伏。岳阳山、鹿角山、二郎山、青龙山出类拔萃。每座山都有诗情画意的风景,都有引人入胜的故事。小镇溪水纵横,宛如江南水乡。有山无水,有筋骨,没有灵性,风韵减半;有水无山,水无形,平淡无奇。山水相依,才勾勒出峰峦叠翠映碧水的美丽画面。

源泉正处在这样的山水环抱中。

水是大自然的灵气所在。许多地名都与“泉”关联。博山镇的上瓦泉、下瓦泉;沂源的南泉和北泉;淄川的响泉、龙泉。这些村庄都择水而居,以水养颜。源泉的名字有“水”,始为“原泉”。《乾隆博山县志》记载:“淄水下流注县东南青龙山下,流作两池,俗名泉河头。”所谓“泉”即“两池”,是指泉河头青龙山下的上龙湾、下龙湾,是淄河上游的自流水源,常年喷涌,夏季更是“山间一夜雨,到处是飞泉”。但,它不是淄河的正源。青龙山的北边,是东、西淄河的交汇处,淄河变得丰沛而湍急,在“莱芜谷”的青峰对峙中,向北潇洒而去。河水冲撞,雕刻出两岸奇伟的景观。

淄河像丹青能手的一支画笔,它伸展到哪里,哪里就是一幅画,把源泉点染得楚楚动人。

源泉一年四季呈现的自然风貌,丰富多彩。春末夏初,经历了寒冬水落石出的淄河,随着雨水的增多,渐渐丰满起来。记得上世纪80年代之前,那时的源泉藏在深山人未知。淄河从二郎山下轻移莲步而来,一直到郑家庄,这一段河道开阔、平坦。河水不疾不徐,不矜不盈,温顺可人,漫过色彩斑斓的鹅卵石缓缓流过。河东岸,花果山的山根浸入水中,山水为一体,年年岁岁,一起玩赏日出日落。河西岸,水漫延,日久天长,河中的沙粒冲积到岸边,铺展成一片金色的沙滩。每到傍晚,这里成了人们嬉游的乐园。

建在源泉村北面的淄博粮食机械厂、淄博第二中学,位于村中的源泉医院,以及当地的老百姓,晚饭后,或同事成群结队,或一家人,或恋人,或带着书本的学生,不约而同地来到这片沙滩上,尽情地让身心在这里淘洗。身旁的淄河打着水花儿漂流。漫步在软软的沙滩上,脚下的沙石浸润着磨砺的时光,日月是那样的淡然与悠长。在河边的柳林里漫步,你可以期待“月上柳梢头”,也可静听“柳外娇莺自在啼”。最华美的是那晚照。太阳刚刚落下半边脸,万道金线直射蓝天,彩霞由零星的片羽状,集结成了布满天空的锦缎。“夕阳黯晴碧,山翠互明灭”,晚霞映照下的山水、村庄,到处流光溢彩。此时的淄河铺满了一江云霞。人们沉浸在晚霞的余晖中,欣赏着这幅流动的画,感悟大自然神奇的魅力。

当余晖散尽的时候,暮霭从淄河水面、山林中间升起。一会儿,月朦胧,山朦胧,水朦胧。人们陶醉于淄水的滋润,依依不舍。

淄河连接了这个小镇的几个村庄,从上游顺河而下,西高、东高、黄台、泉河、麻庄、源泉、郑家庄。这些村庄大都明清时期邻水而居,经过几百年的岁月沉淀,成了现在的模样。行走的淄河,记载了日月的风云激荡。古老的石屋、门楼、围墙,镌刻着沧桑、忧伤。

人们来到这个小镇,登山则辽阔苍茫,看水则随形致远。鹿角山、岳阳山,以其险峻、嵬巍,傲视苍穹。东高村的开元溶洞,留有新石器时期文化遗存,其钟乳石形态千变万化,称为“天下第一洞”。不远处泉河景区别有洞天。上龙湾、下龙湾的泉水,青龙山的古建筑群,是这个景区的两大看点。戏游浅底的虹鳟鱼,已成了游客必尝的舌下美味。清澈的水面上倒映着青龙山的红瓦漆柱。山上有一组承载着历史文化的古建筑群,最古老、规模最大的是建于明朝万历年间的三宫殿。屋顶上的琉璃瓦在阳光下金光闪烁,与苍翠的古柏,一同见证了世事的兴衰与变迁。沿石阶小路可见各处楼阁、亭台等。这些建筑物庄严、肃穆,色彩斑斓,线条流畅,似乎向游人讲述那些古老的过往。

源泉镇内有两段齐长城遗址,分布于三泰山、鹿角山。这两段齐长城遗址经淄河边的城子村,向东南沿三泰山、鹿角山、梦泉劈山、三区县交界的李家太平山,进入沂源。这两段遗址,利用三泰山和鹿角山的险峻山势作为天然屏障,平地、峡谷用片石砌成干打垒墙。2600年前的这些石墙早已残垣断壁,有的只剩下一两块条石,残存的记忆,却也让人惊叹。作为军事防御的浩大工程——齐长城,蜿蜒于一千余里的崇山峻岭中,它承载了厚重的齐鲁人文历史,印证了齐国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科学技术发达、繁荣的盛况,是劳动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已成了人民的精神长城。

深藏文化底蕴的还有清代著名诗人、诗论家、书法家赵执信的别墅。

赵执信在《原山考》中记载:“今原泉为淄水西岸之村,余别墅在焉,去淄水之源尚五十余里,盖淄流至是而始大也。”别墅存世三百余年,位于源泉黄家街西侧,修建公路时,大门和一段院墙拆除,仅存几间房舍。淄河边上的南亭,原为别墅配套的花园。别墅建于二郎山脚,秋色浓烈的时候,山上的黄栌红红火火,故名“红叶山楼”。也许赵执信偏爱家乡红叶渲染的秋天,他在博山田庄、淄川城子村也各有一处“红叶山楼”,其诗集也取名《红叶山楼集》。

赵执信的《红叶山楼集》,共收入古律、杂诗63篇78首,其中一首写于扬州,余诗中一半左右成于博山田庄的红叶山楼,其余作于源泉和淄川城子的红叶山楼。诗人常常和祖弟结伴步行,或骑驴辗转于源泉、城子、邀兔崖、田庄之间,走亲访友,探幽寻胜,即兴吟唱。淄河两岸的山山水水,遍布诗人的履痕。

《月下场中听歌》是赵执信作于红叶山楼的一首五言律诗:“晚霁场圃静,空村云月闲。此时歌白雪,偏称对青山。十载违高调,中霄解病颜。淄流入新雨,清响写潺湲。”晚霁月出后,诗人感怀,欣欣然一直到半夜激情难抑,微恙竟然消失,那雨水膨胀后的淄河传来音乐般的鸣声。

淄河绘就了两岸的风景,也成就了诗人作于红叶山楼的诗章。

源泉的迷人之处,还有那令人馋涎的猕猴桃。

源泉种植猕猴桃已有十几个年头,由最初的几十户种植,发展到现在4000余户,40多个合作社,100多个家庭农场。由最初的几十亩,几万斤产量,到现在的两万余亩,产量4000多万斤。其种植面积、产量,冠绝江北。优质的猕猴桃跻身首批“好品山东”名单,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成为一个响当当的品牌。

源泉境内的淄河两岸,是种植猕猴桃的密集区。淄河养育了源泉。两岸淤积的沙质土壤,疏松、深厚、肥力高。淄河上游水源充沛,水质优良。气候温暖湿润,日照充足。这些元素集其精华,蕴育了碧玉似的猕猴桃。

迷人的小镇

走进源泉,沿河或者沿公路而行,两边全是大片大片的猕猴桃园,像是诺大的翡翠镶嵌在淄河岸边。微风徐徐带着清香的味道,让人心清气爽。果园里,果农正在辛勤地拾掇猕猴桃。和麻庄的一位李姓果农交谈。这位果农六十出头,长得挺敦实,看人的时候,老是微微仰起头。他说:“我已经种了九年了,头两年收入寥寥,以后摸上门道了,一年比一年挣钱多。我儿子在城里打工都回来了。”老李指了指正在加固支架的儿子,边说边舒展着脸上的笑容,一副喜不自胜的样子。

老李的六亩果园,处在公路一旁的低洼地,东边是从池上逶迤而来的淄河。猕猴桃长势喜人,绿油油的桃子密密麻麻地挂在枝蔓上,真如《诗经·桧风》所描绘的“隰有苌楚,猗傩其实”。阳光透过枝叶洒下满地的光斑,闪闪烁烁,拾也拾不起来,抓也抓不住。躬身在架下,身上凉爽了许多。

源泉的猕猴桃皮薄、无绒毛、果肉翠绿、鲜美多汁,柔和香醇有点甜的口感,深得人们的喜爱。每年一次的猕猴桃采摘节已成了老百姓爱重的节日。猕猴桃已成为迷人小镇的文化名片。

内容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皆为本站原创文章。

转载注明出处:http://event.liangstudy.cn/study/100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