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评|“一天捞出1吨死鱼”,再也不能盲目放生了

近日,上海苏州河因市民盲目放生而出现大量死鱼,甚至最多一天内捞出1吨死鱼,受到公众关注。据作业人员介绍,随着放生的人越来越多,清捞难度逐年增大,预计到年底,打捞重量将超过去年的7.9吨。

未经科学评估的盲目放生行为,不仅可能造成生物入侵、破坏生态平衡的后果,而且与放生的本意背道而驰。近年来,国内不少地方都出现了盲目放生现象,如放生蛇造成周边居民恐慌,放生巴西龟、牛蛙导致外来物种入侵;更有奇葩的,矿泉水、鱼豆腐都成了“放生”对象……

对城市内河来说,盲目放生不仅会让放生的鱼类由于不适应新环境而大量死亡,还会严重污染河水,对水生生态系统构成威胁。死鱼腐烂后会释放氨氮等有害物质,导致水质恶化,进而影响其他水生生物的生存。

马上评|“一天捞出1吨死鱼”,再也不能盲目放生了

这些年来,全社会对生态环境的重视程度日趋提升,科普宣传力度加大,盲目放生的危害性也已经被越来越多的群众知晓。但应该看到,由于受到传统民俗,甚至是某些迷信思想的影响,盲目放生行为仍然在民间广泛存在,这给城市管理带来了挑战。

对于如何规范放生,有关部门其实一直很重视。早在2022年,野生动物保护法修订草案就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二次审议,拟授权野生动物保护主管部门制定野生动物放生的具体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野生动物放生行为。

2023年,上海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本市公共水域放生(增殖放流)活动的意见》,提出明确治理要求。比如,城管执法部门对放生活动中涉及违反城市管理领域相关规定的行为予以查处;公安部门对阻挠、抗拒放生活动监管执法的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对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绿化市容部门加强对放生活动中涉及市容环境卫生行为的监督管理,维护城市容貌整洁。

但目前来看,收到的效果还不尽如人意。这里面的原因也是复杂的。首先,规范放生行为涉及的部门多,要形成联动与合力并不容易,有记者咨询了多个区的苏州河沿岸城管部门,但工作人员并不知道具体该“归谁管”;其次,放生行为本身就有随意性和不可预测性,加上苏州河的河道很长,要求管理部门做到无死角、全天候的监管也不现实。

放生者或许有着行善的初衷,对此在劝导的基础上,也可以开展引导,让他们在指定的时间和地点进行放生,引导放生者用更科学的方法表达善意,也方便有关部门对河道环境进行监测。另一方面,对不遵守规定、随意放生的行为应该加大执法力度,用典型案例形成震慑。

在引导方面,一些城市的做法值得借鉴。比如杭州公布了首批利民便民的城市河道增殖放流(科学放生)点位,涵盖杭州市10个城区18条城市河道共20个点位,旨在引导群众进行合理放流;佛山也联合多个部门在西江航道码头设立了宗教界水生生物定点放流平台,引导开展指定放生活动。

在执法方面,多地也发布了治理违法放生的典型案例。如2020年,江苏常州一女子违法放生2.5万斤鲇鱼,后造成鱼类大量死亡,被要求缴纳9万余元应急处置费,还被提起民事公益诉讼。对于此类案例,不妨在相关群体中加大宣传普法力度,加强科学和法治教育。

曾经黑臭的苏州河,相信老一辈的上海市民还记忆犹新。多年来有关部门坚持治理,如今已经为两岸带来了23公里的绿色走廊和65万平方米的大型绿地,市容大为改观,生活、休闲环境得到充分改善。2020年,苏州河42公里滨水岸线实现贯通,上海母亲河又一次“华丽转身”,成为沪上热门的滨水新空间。

一定要认识到,盲目放生不可取,不是放生而是杀生。苏州河治理的成果来之不易,绝不能因为一些人的盲目放生,破坏了河道环境、造成水体污染。这样一个属于市民的美好滨水空间,值得我们所有人一起去珍惜、呵护。

内容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皆为本站原创文章。

转载注明出处:http://event.liangstudy.cn/study/183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