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微取精、试管生娃 最高资助2.2万


  广东省生殖医院男科刘晃主任医师为患者做显微取精手术。 通讯员供图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育龄夫妇不孕不育率高达12%至18%。由男性因素引起的不孕不育占50%,在寻求治疗的男性不育患者中,无精子症占约10%。

  为帮助无精子症患者实现生育梦,切实减轻困难家庭生育的医疗负担,广东省生殖医院与广东省宋庆龄基金会共同设立广东省“精医求精,生生不息”基金(下称“基金”),资助符合条件的无精子症患者接受显微镜下睾丸切开取精术,最高资助10000元/人。

  睾丸显微取精,无精子症患者生育的希望  

  深圳的林先生因“非梗阻性无精子症”辗转求医6年,一直未能生育,在“走投无路,寻求供精生育”前,经朋友介绍,他到广东省生殖医院男科寻求帮助,刘晃主任医师通过“睾丸显微取精手术”帮他找到自己的精子。后林先生夫妇在生殖医学中心通过第二代试管婴儿技术实现当爸爸的愿望。

  “在不孕不育人群中,像林先生这样因无精子症求医的人不少”,广东省生殖医院男科负责人刘晃表示,无精子症是指在至少3次规范的精液检查中未发现精子,在男性人群的发病率约为1%。

  无精子症分为梗阻性无精子症和非梗阻性无精子症两种类型。梗阻性无精子症引起的不育可采用外科手术重建输精管道或手术取精行二代试管婴儿助孕治疗。大多数非梗阻性无精子症患者通过睾丸取精结合二代试管婴儿技术可能获得生物学子代。

  “对一些家庭来说,显微取精术、试管婴儿助孕的费用是一笔不小的负担,希望公益基金能帮助他们。”刘晃介绍,广东省生殖医院在国内较早开展显微镜下睾丸切开取精术,成功率约42.8%,每年开展的显微镜下睾丸切开取精术数量省内领先。

  哪些人群可以获得公益资助呢?在广东省生殖医院就诊的已婚、有生育需求的无精子症患者,经诊断显微镜下睾丸切开取精术治疗指征的,因经济困难(夫妇双方年总收入10万元以下)可申请“精医求精,生生不息”基金资助,全部或部分资助免费行显微镜下睾丸切开取精术。

  需要注意的是,申请的夫妇至少一方为广东省户籍人口或持有广东省居住证。有需要的朋友可到广东省生殖医院男科门诊就诊咨询。  

  三个公益项目,全方位帮助不孕不育家庭  

  “医院联合慈善组织设立公益基金,目标是帮助更多患者减轻负担,让想生、不能生的人群怀得上、生得优。”广东省生殖医院院长李观明表示,为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推动人口高质量发展,医院目前正在开展的慈善助孕基金项目有3项。

  除了帮助无精子症患者的“精医求精,生生不息”基金,广东省生殖医院还联合广东省宋庆龄基金会设立了“孕育希望”基金项目,为经济困难家庭及生育多孩家庭减免试管婴儿胚胎移植费,每对夫妇最高2000元。

  此外,广东省生殖医院联合中国红十字基金会推出“关爱家庭生育健康”公益项目,针对需要进行辅助生殖技术助孕的经济困难家庭及失独家庭进行促排卵药物赠予。每对夫妇最高可节省费用约5000-10000元。

  符合条件的夫妇,可同时申请3个项目,最高可减免费用2.2万元。欢迎到广东省生殖医院门诊咨询。

  采写:南都记者 李文

  附:广东省生殖医院三个公益项目介绍

  “精医求精,生生不息”基金

  面对人群:

  1.已婚男性,无精子症患者,经诊断符合显微镜下睾丸切开取精术治疗指征;

  2.夫妇至少一方为广东省户籍人口或持有广东省居住证;

  3.夫妇双方年总收入在10万元以下。

  资助内容:

  全部或部分资助免费行显微镜下睾丸切开取精术,最高10000元/人。  

  “孕育希望”基金

  面对人群:

  1.家庭年收入低于10万元的不孕夫妇(一孩、二孩、三孩均可);

  2.有意向生育多孩(二孩、三孩)的育龄夫妇,女方年龄42周岁以下。

  以上两类人群,至少一方为广东省户籍人口或持有广东省居住证。

  资助内容:

  减免胚胎移植费2000元。  

  “关爱家庭生育健康”项目

  面对人群:

  1.经济困难家庭(家庭年收入低于12万元);2.失独家庭

  纳入标准:

  达到试管婴儿助孕的指征(夫精或供精均可);AMH≥1.1ng/ml;FSH≤15mIU/ml以内;35岁以下;双侧窦卵泡数≥5枚;子宫内膜:8mm以上;仅纳入第一周期或者第二周期的患者。

  排除标准:

  宫腔粘连;子宫内膜异位症或者子宫腺肌症;第三周期以上。

  资助内容:

  促排卵药品给予免费捐赠包括:重组人促卵泡激素;醋酸西曲瑞克。

  (根据个体情况,用药情况不同,每对夫妇最高可节省费用约5000-10000元)

  活动仅资助80个家庭,名额先到先得。

  咨询电话

  可拨打广东省生殖医院电话咨询:020-87777331。

内容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皆为本站原创文章。

转载注明出处:http://event.liangstudy.cn/study/60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