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 | 给中国孩子的中国故事和中国记忆——“中国故事”丛书首辑出版

近期,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的"中国故事"丛书出版。丛书特别邀请中国的大奖作家为青少年倾情创作,每一册都是颇具个人视角、带有个人温度的原创散文集。他们饶有趣味地抒写童年时代与生活,抒写着那些回忆、那些风景、那些人和事、那些生活和世界曾经的样子……这些真挚、纯粹的文字像一张张照片,为青少年收藏起很多珍贵的东西,充满鲜活的生活气息、盎然趣味与时代印记,传递真善美的情感,陈说丰厚的民族精神。


"中国故事"丛书首辑出版三本:《走,捉鱼去》《小时光,老朋友》《专注的劳动者都是发光体》。在书中,作者们或还原自己的快乐童年,或抒写当代劳动者之美,那些放在记忆里的趣味故事、人间烟火,那些时代中默默坚守的理想与追求,都被文字定格下来。这些美好的文字对当代中国孩子而言,是一处别样的风景,也点亮孩子心中的文学之灯。


《走,捉鱼去》,

刘春龙

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重拾江南水乡的自然野趣 ,走进摸鱼逮虾的游戏童年

本书由孙犁散文奖得主刘春龙专为孩子创作,以水乡生活的趣致回忆,还原亲近自然的快乐童年。

在清新质朴的文字描述中,青少年读者将跟随作者一同踏入水乡孩子童年时期"逮鱼摸虾"的世界:拾鱼,抠螃蟹,摸"呆子",逮"吃水",趟螺蛳,钓龙虾,浑沟,挖蛏,捉泥鳅,寻黄鳝,唤鱼……作者在书里为小读者还原了童趣盎然的捕钓趣事,最大程度还原了水乡孩子"逮鱼摸虾"、亲近自然的生动场面。多幅精美的捕钓场景插图重现了作者的童年回忆,充分展现了江南水乡的自然野趣和水乡生活的美好画卷。

书中通过34件捕钓趣事所展现的34种捕钓方式,属于江苏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里下河渔具渔法",通过作者的文学性表达,融知识性、文学性、趣味性于一体,有"此情此景、此时此地"的特别质感。


《专注的劳动者都是发光体》,

周华诚

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人这一辈子,能投入地去做一件事,是非常快乐的

每一个行业,每一个工种,都有它最值得骄傲的荣光

每一位专注做事的劳动者,都是发光体

本书是"中国自然好书奖"得主周华诚为青少年创作的散文集,也是一本真诚的、给青少年的"劳动教育"主题图书。

书中记录了各行各业的劳动者和他们的工作内容:在"南繁"基地做水稻育种的沈博士,在山间专心种植猕猴桃的果农老林,追逐花开与甜蜜之路的养蜂夫妇,泰顺木拱廊桥营造技艺传承人董直机、曾家快师徒,父子两代"数控车工技术能手",在新疆和田河采气作业区驻守的中国地质大学研究生苏路路,复原了中国传统手工纸"开化纸桃花笺"工艺的黄宏健,西泠印社"印泥大师"曹勤,武夷山国家公园江西片区叶家厂保护管理站的巡护员李红……文章以娓娓道来的、极有温度的书写,为青少年读者展现了这些"勇于选择自己热爱"的劳动者不同专业的魅力、他们的坚守与理想追求,真实又真挚。

作者希望通过对这些闪闪发光的劳动者的记录,唤起青少年热爱劳动和劳动人民的情感,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取向,让青少年读者感受到:人这一辈子,能投入地去做一件事,是非常快乐的——每一个行业,每一个工种,都有它值得骄傲的荣光;每一位专注做事的劳动者,都是发光体。


《小时光,老朋友》,

吕峰 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我的童年与故乡,都在时光宝盒里

本书是孙犁散文奖得主吕峰专为孩子创作的优美散文。作者讲述了自己珍藏的26件生活中的老物件,比如小时候的糖盒、竹风筝、小人书、酸梅粉小勺;家中的粗瓷碗、算盘、油布伞、汤婆子;厨房里的石拐磨、蒸笼、擀面杖、月饼模子;村子里的老水井、农具……老物件储藏、沉淀着岁月中的记忆和情感,通过它们和它们背后的故事,让我们看到物与人的联结,物品承载的意义。26篇散文像是26张老照片,记录着童年的天真回忆、时光中永恒的亲情与生活中的烟火气息。

作者希望通过这些文字与回忆,能让青少年读者体会到身边拥有的幸福,感受到亲情、友情这些人间朴素情感的可贵;也希望能让青少年珍惜身边的一物一人,拥有感知幸福的敏感心灵,看见生活中的"美"与"好"。

散文作品被中小学纳入教材,是文学类文本阅读常考的文学样式。优秀的散文作品,凝聚了作者对人生、对万物、对世界的观察、感悟与理解。对于青少年而言,阅读优秀的散文作品,对语文教育和品格培养产生重要影响。"中国故事"丛书作为一套特别为青少年创作的散文集,秉持把"把最好的回忆留给童年"的创作初心,主题独特,深具人文气息与阅读价值。

  作者:

编辑:周怡倩 责任编辑:朱自奋

内容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皆为本站原创文章。

转载注明出处:http://event.liangstudy.cn/study/9051.html